2008/2/13

Day Five 光頭幫的頂極病房 (by 黃慶惠老師)

溼答答的年前週五早晨,又撞上高中學測的擁塞車潮,前往台北的路途真是「辛苦萬千」。好個不容易只遲到五分鐘,還來不及喘氣,就被小朋友追著急問「那個未說完的故事」。


腦中一片空白下(因為故事一半是從子魚老師那聽來的,一半自編的),只好又從「前情提要」說起。


「啊呀!這些我們都知道了,你快說第三間廁所為什麼不能上?」小孩急切的催促著。
「至於是什麼原因,我們現在就請光頭幫的成員出來說清楚吧!」哈哈!故事就這樣被我打發過去了,而且馬上切入正題。

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病房?

進入更深一層次的整合課程前,我得先帶著孩子做有系統的對焦思考和步驟規劃。


首先,讓他們想想「病房」和一般房間的差異,並在白板標舉出若干的基本元素,這是不可或缺的;在這個基礎上,得針對光頭幫不同成員的個性與特色,做歸納與分析,還要想出什麼樣的空間最能突顯之,也就是他們最愛的小角落。


隨意分組中的一組決定為想成為鋼琴家的李彤,設計了一間擁有專屬琴房的小天地,同時考慮到這位千金小姐可能喜歡享受,於是又在房間中規劃了大尺寸的浴缸,好讓她盡情的放鬆。


【舒適的蕾絲大床是空間的主調,間或以獨立的左琴房、右浴缸相襯,鮮紅的軟沙發是欣賞電視節目的好依靠】


而另一組則展現驚人的創意,製作了令小睿樂在其中的雙層病房,上層是小睿和電玩廝殺對決的秘密基地,可坐可臥,隨性自在,又不容易被愛嘮叨的小睿媽媽發現。這個ideal將孩子對他的認識充分表露無遺,搞不好也是孩子們的心聲喲!


【本來孩子們想讓上層病房變成活動式的,可能是可旋轉的吧!只是礙於他們的技術還不到位】


分組討論的小插曲

其實,在孩子們選定病房設計對象之後、動手之前,我硬生生的暫時中斷了大家的興致,一起先計畫如何分配工作和時間,雖然這招通常都會被學生拋在腦後,但是該敎的還是要敎呀!


過程中,有一個身處於女孩成員較多的男孩,意見似乎較難受到其他女組員的青睞,每當他要做一小部分道具時,即遭到組員的批評,手中的東西就被搶走,一個看似比較成熟的作品被另一個女孩所完成。


聽見他嘴裡不斷抱怨的聲音,我告訴他:「你現在的作法別人不聽,可以試著換另一個方式說服別人,讓她信任你,讓你做!

同時,我也對那女孩說:「既然是全組共同完成一件事,就應該讓每個人都有事做呀!

女孩反駁我:「可是他做不好,你看…」

「如果参加活動時,別人也拿走你手裡的東西,你會怎樣?」

女孩依舊急切的與其他組員互動。

我常常在孩子討論参與各種活動時,以局外人的角色靜靜的看著他們,有時說完該說的話之後,又會回到旁觀者的立場。

有些家長常問我:你不是該出來幫忙或「仲裁」嗎?

我想說的是:孩子現在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以後大概都得面對,團體中每種特質的人都有,他們需要有機會從小就讓自己試著去想,試著去處理。甚至是觀照己身的開心、失望、得意、落寞或忘形等。

所以我講完該說的就只是靜靜的站在一旁。

今天的活動如此,以後的課程如此,連自己小孩的爭執亦如此,除非他們超越了我的忍耐極限。

小尾聲,埋種子

讀書會即將結束,你可能會問我:「效果如何?」
「不知道耶!很難講!」我聳聳肩。
「這是什麼答案呀!你不是老師嗎?」
沒錯!我是讀書會帶領人,只是陪著孩子度過這緊湊的十小時,孩子上課反應不錯,家長的配合度高,我做了不少的準備,看似重要的三元素都已齊備。

但真正的後續發酵需要時間來檢驗,需要看到孩子拿起書的實際動作來外顯,更需要大人積極營造一個「人人都閱讀、處處有書看」的環境。

啊!對了!前面說的:第三間廁所為什麼不能上?
我的故事還沒講完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