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28

咖哩可樂餅


過年時終於有空試玩我的新機Sharp AX-100,這台被Y拍賣家稱為東瀛灶神的微波爐到底有多厲害,不好試試怎知呢!而且除夕前一天收到網友,寄來的中文食譜翻譯,更沒理由不好好玩它一下. 因為大兒子愛吃咖哩,想說就來個咖哩可樂餅,可樂餅照理說都是油炸,很少有聽過不用油炸的可樂樂吧! 配方參照食譜食容,雖然有點費功夫,先是裹麵粉,再沾蛋液,最後再舖滿麵包粉.

將半成品放在網架上,就按照食譜中的按鍵給它勇敢的按下去,沒多久濃郁的咖哩味飄散在屋內,大兒子迫不及待的拿了幾個,沾著蕃茄醬吃了起來.這小子吃了三個,居然還說餓,想多來幾個.

只是為了他不至於變成個小胖子,我就說夠了夠了,其他留著明天吃吧! 我想Sharp AX-1000真是名副其實的灶神,也是帶來家庭幸福的天使,尤其能做不油炸的炸雞及薯條,讓孩子遠離垃圾食物的危害,讓家人吃得健康,應該是每個主婦的心聲吧!



材料 : 中型馬鈴薯二個 咖哩粉 麵粉 絞肉約一斤 洋蔥半顆切小丁 蛋一顆 麵包粉

上圖說明:麵包粉先以小火加熱過(因用的是非油炸,所以先處理,成品顏色會比較佳)
     絞肉/洋蔥/咖哩粉加油拌炒,拌上蒸熟的薯泥




上圖說明:將炒好的絞肉加薯泥拌勻,取約一個掌心的量,並塑成圓形,均勻裹上麵粉


上圖說明:再沾上蛋液及炒過的麵包粉,即可放入Sharp AX-1000,然後等著美味上桌

2008/2/13

Day Five 光頭幫的頂極病房 (by 黃慶惠老師)

溼答答的年前週五早晨,又撞上高中學測的擁塞車潮,前往台北的路途真是「辛苦萬千」。好個不容易只遲到五分鐘,還來不及喘氣,就被小朋友追著急問「那個未說完的故事」。


腦中一片空白下(因為故事一半是從子魚老師那聽來的,一半自編的),只好又從「前情提要」說起。


「啊呀!這些我們都知道了,你快說第三間廁所為什麼不能上?」小孩急切的催促著。
「至於是什麼原因,我們現在就請光頭幫的成員出來說清楚吧!」哈哈!故事就這樣被我打發過去了,而且馬上切入正題。

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病房?

進入更深一層次的整合課程前,我得先帶著孩子做有系統的對焦思考和步驟規劃。


首先,讓他們想想「病房」和一般房間的差異,並在白板標舉出若干的基本元素,這是不可或缺的;在這個基礎上,得針對光頭幫不同成員的個性與特色,做歸納與分析,還要想出什麼樣的空間最能突顯之,也就是他們最愛的小角落。


隨意分組中的一組決定為想成為鋼琴家的李彤,設計了一間擁有專屬琴房的小天地,同時考慮到這位千金小姐可能喜歡享受,於是又在房間中規劃了大尺寸的浴缸,好讓她盡情的放鬆。


【舒適的蕾絲大床是空間的主調,間或以獨立的左琴房、右浴缸相襯,鮮紅的軟沙發是欣賞電視節目的好依靠】


而另一組則展現驚人的創意,製作了令小睿樂在其中的雙層病房,上層是小睿和電玩廝殺對決的秘密基地,可坐可臥,隨性自在,又不容易被愛嘮叨的小睿媽媽發現。這個ideal將孩子對他的認識充分表露無遺,搞不好也是孩子們的心聲喲!


【本來孩子們想讓上層病房變成活動式的,可能是可旋轉的吧!只是礙於他們的技術還不到位】


分組討論的小插曲

其實,在孩子們選定病房設計對象之後、動手之前,我硬生生的暫時中斷了大家的興致,一起先計畫如何分配工作和時間,雖然這招通常都會被學生拋在腦後,但是該敎的還是要敎呀!


過程中,有一個身處於女孩成員較多的男孩,意見似乎較難受到其他女組員的青睞,每當他要做一小部分道具時,即遭到組員的批評,手中的東西就被搶走,一個看似比較成熟的作品被另一個女孩所完成。


聽見他嘴裡不斷抱怨的聲音,我告訴他:「你現在的作法別人不聽,可以試著換另一個方式說服別人,讓她信任你,讓你做!

同時,我也對那女孩說:「既然是全組共同完成一件事,就應該讓每個人都有事做呀!

女孩反駁我:「可是他做不好,你看…」

「如果参加活動時,別人也拿走你手裡的東西,你會怎樣?」

女孩依舊急切的與其他組員互動。

我常常在孩子討論参與各種活動時,以局外人的角色靜靜的看著他們,有時說完該說的話之後,又會回到旁觀者的立場。

有些家長常問我:你不是該出來幫忙或「仲裁」嗎?

我想說的是:孩子現在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以後大概都得面對,團體中每種特質的人都有,他們需要有機會從小就讓自己試著去想,試著去處理。甚至是觀照己身的開心、失望、得意、落寞或忘形等。

所以我講完該說的就只是靜靜的站在一旁。

今天的活動如此,以後的課程如此,連自己小孩的爭執亦如此,除非他們超越了我的忍耐極限。

小尾聲,埋種子

讀書會即將結束,你可能會問我:「效果如何?」
「不知道耶!很難講!」我聳聳肩。
「這是什麼答案呀!你不是老師嗎?」
沒錯!我是讀書會帶領人,只是陪著孩子度過這緊湊的十小時,孩子上課反應不錯,家長的配合度高,我做了不少的準備,看似重要的三元素都已齊備。

但真正的後續發酵需要時間來檢驗,需要看到孩子拿起書的實際動作來外顯,更需要大人積極營造一個「人人都閱讀、處處有書看」的環境。

啊!對了!前面說的:第三間廁所為什麼不能上?
我的故事還沒講完呢!

2008/2/12

Day Four 瞧瞧光頭幫 (by 黃慶惠老師)



接續昨天未說完的故事,「話說這群到山上觀察世界第一大神木的五個人,在雲霧繚繞間迷路了,他們到底發生什麼事呢?」我同時將「雲霧繚繞」四個字寫在白板上,讓他們可以邊聽故事邊學成語或語詞。


通常一上課就「送」個小活動或故事,最能安定孩子的心,又可等候遲到的同學,然而卻不能一次就說完,因為吊足他們的胃口常有驚人的效果。
不久,在一片哀求聲中,我依舊中斷故事的說演,最精采的結局總要留到最後。馬上的,我進入下一個活動--「說說光頭幫」。

說說光頭幫

此刻我在白板上依序寫出《勇敢的光頭幫》裡出現過的人物,逐一請孩子們唸唸最前面的「人物素描」(如果每個孩子都把書看完的話,這步驟即可省略)。喚起記憶後,請他們合上書本,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介紹每個人物的特質,並舉出故事裡曾有紀錄的事,證明自己的說法非憑空杜撰,是有依據的。


或許是書裡對主角之一--「古亮」著墨最多,因此孩子很快的找到精確適合的語詞來描述他。而對於「小睿的媽媽」則頗有感覺,「管家婆」「婆婆媽媽」「嘮叨不停」就被輕易的冠在她身上。

看到孩子輕鬆的勝任,恐怕要歸功於作者描繪人物的鮮活,和他們閱讀的努力,也讓我對下一個活動更有信心了!

寫信給光頭幫

「老師!我已經拿出自己帶來的空白信封信紙,而且還多了好幾份,讓沒帶的同學可以用。」真貼心的小女孩!能提前預知課程的節奏。


「對的,待會兒請大家從故事的人物中選擇一位當收信人,寫一封文情並茂的信給他。」我解釋活動目的。


「看看白板上老師所做的書信範例,一封信大約分為幾個部分……其中老師先示範正文的第一段,你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白板上有些字寫好了,又有些只畫直線而已呢?」我停頓下來,看著那些急忙趕著先寫的孩子,淡淡的一瞥,孩子就會知道該放下筆、聽解說了。


「要我們自己寫的呀!」果然是反應快的孩子,第二次就知道。


「沒錯!老師寫的黑字部份你可以参考,或直接抄,而直線的部份則需要你自己想,並讓前後文句可以通順達意。當然,最厲害的人是自己規劃內容,運用正確的格式完成精采的一封信。」

學習中的孩子如果能獲得清晰完整的資訊與指令,即能自行整合腦海中的認知和解讀系統,選取適當的輸出模式,回應外界的要求。因此,我通常在循序漸進的原則下,會將一個大人看似簡單或理所當然的動作,分解成若干小細節,教導和示範之,讓孩子有機會可以「照著做」;並且在此基礎上,預留一個較寬廣的空間,給程度較為優異的孩子多多發揮。



【看看小朋友的作品】

【「光頭幫路阿倫段勇敢號132房」就是阿倫的收信地址了】


Day Three 勇闖奇奇鎮 (by 黃慶惠老師)

面對閱讀組織能力不容小覷的十個小三孩子,我得設計更寬廣的舞台,讓他們能盡情發揮,不覺得無聊。這真是一件極有趣的事,帶領起來也頗有成就感。
一走進教室,孩子正等待昨天才剛起頭的故事,有人馬上做了極簡單的「前情提要」,要我接下去說。

當然,故事又必須在懸疑轉折處停下,請他們等明天的「下回分解」,這樣我對他們才有「致命的吸引力」嗎!

輪流接述那些怪事

在一片唉聲歎氣中,我要大家拿出今天的主角:《奇奇鎮的怪事》,進入故事接龍的活動,也就是輪流接力重述故事的概要。

我要求每個人約以三句話來承接前一個人的情節,並留下空間給下一位,句子不可重複,所以要仔細聆聽別人的話;不可自己全部說完,因為這是團體活動;如果接不下去,能参考別人的建議。

有了此活動暖身,孩子們便可回顧書本內容,訓練自己的臨場反應,從容的接我下面的怪招了。

排排怪事的榜單

「好!我們開始分兩組坐,每一組自行討論設計一個奇奇鎮的『怪事排行榜』,以三件為主,其中可以出現書中的怪事,也能參雜自己想像的創意,等討論結束後,請全組上報告或表演。」我先明示遊戲規則。

「在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参與,因為這全組的大事,並認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而當觀眾時也要保持風度,不可在台下竊竊私語,更要給用心的表演者熱情的掌聲,這是基本的禮貌。」
同時,我在白板上寫出活動的流程,帶領孩子如何進行,並做重點的提示。

瞧!孩子嘻笑的臉蛋與唱作俱佳的表情,想出來的故事大概是走爆笑路線的,風格與書裡的情節有夠吻合,卻又不致流於胡謅亂鬧。

讓我們來聽聽五個小三孩子即席編的故事吧!

漢堡驚魂記

有一天,有一群小朋友買了漢堡沒吃完,就放在冰箱裡。到了晚上,漢堡們就跑了出來,他們異口同聲的說:「我們終於自由了!」他們就跑出去鬧事了。

第二天小朋友出門時,發現路上全部都是沒吃完的漢堡,而且都是變小的(黃老師案:意指沒吃完的)。他們到學校時發現每間教室裏都是迷你漢堡,於是決定用自己的身體把漢堡壓扁,再請挖土機挖走,這件事才被解決掉。


這組同時還演出了「燈泡殺人事件」,準備跟另一組的「蓮蓬頭發脾氣」來一較高下。
請各位看官,打個分數,下個評語吧!

P.S.上面的故事是我根據他們的小抄,一字不漏,未加更動紀錄的。



【有夠嗆的怪事排行榜!】

Day One 一個彼此不熟悉的開始 (by 黃慶惠老師)

這天(2008/1/28)也是我是第一次見到黃老師,雖然中間用電話聯絡過幾次,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之前也在網路上搜尋黃老師的資料,但就是沒法找著黃老師的照片.

其實辦這個活動,心裡有股莫名的壓力,畢竟這次成員的家長及孩子,都是水準之上,萬一上完課反應不佳,那種焦慮是可想而知.

第一天早上,我進去聽課,黃老師的熱身活動,馬上將安靜的氣氛帶動起來,我的心就安定了些,我想這次胡亂打電話去小魯,代尋老師一事,還真是誤打誤撞地成功了.


-----------------------------------------------------------------------------------------------
那天接到出版社的秋真打電話來,邀請我至台北帶領一個小型的讀書會,課程可依我對孩子的了解自行安排。
好呀!我挺樂於陪孩子一起享受書本,看到他們靈動的小眼專注於文字的神情,總令我莫名的感動,而且給我的空間很大,是不錯的機會。

溝通想法

和負責的媽媽連絡後,這個讀書會的雛型隱然在腦海中出現:約十個國小二三年級的孩子,利用寒假一起向美語才藝班租借教室,選擇一個星期的週一至週五,進行五個早上十小時的共讀與討論。

在和這位媽媽兩三次的通電話時間,我們把溝通焦點集中於對孩子教育的看法和我過去帶領讀書會的情形,我堅信:當我清楚的表明教育理念及作法,家長才能初略的認識這個老師,而有較為接近實況的期待與配合。

幸運的是,我自覺遇到磁場和頻率接近的家長,因此欣然接下這個工作,並選定了四本書為共讀物,為讀書會做好了準備。

在一個飄著細雨的溼冷早晨,我趕到台北教室時,已無喘氣的時間,脫下外套,就直接進入了正式活動。

正式開始了

「一二三手指謠」敲開了讀書會的序幕,透過我手指一二三四五的逐漸增加,搭配口中念著簡單的歌詞,原本鬆散談天的學生開始注意這個才剛走進來的「陌生」老師究竟在做什麼。很快的,他們意識到已經上課了,而且竟沒有一般所熟悉的開場白。

當我依序唸道:「五,五什麼五?請現場小朋友接著唸?」他們愣了一下,但反應很快的就跟上腳步,爭著說出自創的部份。嗯!這些孩子真厲害,程度不錯,而且勇於表達。這些關於孩子的資訊在短短的五至十分鐘就被我收集到了。

一二三手指謠

一根一根,一根小薯條。(拇指直豎於前方)
兩把兩把,兩把小剪刀。(食指拇指做出剪刀狀)
三個三個,三O.K.。(食指姆指圈個圓並翹起後面三隻指頭)
四棵四棵,四棵小樹苗。(翹起後四隻指頭並不斷彎與直)
五,五什麼五?請現場小朋友接著唸?

活動目的:集中孩子的注意,初步了解孩子的反應和程度


營造了上課氣氛後,緊接著上場的是猜猜我是誰。我先行示範,第一輪正式介紹我的名字,第二輪孩子聽到我是「爆笑但恐怖的老師」時,就會自己衡量該如何與我互動,第三輪則請他們形容我,可以更進一步吸引他們的目光。

然後,換他們了,我要求第二輪要找一種加上形容詞的動物代表自己,第三輪則請其他同學發言,因為他們彼此都認識,透過這些嘻笑輕鬆的語言,擴展加強了我對大家的認識。

猜猜我是誰

猜猜我是誰呀?我是…(自己的名字)
(邊拍手邊以數來寶的語調唸出)
猜猜我是誰呀?我是…(以一種 ×× 的動物形容自己)
(邊拍手邊以數來寶的語調唸出)
猜猜他是誰呀?他是…(請現場的同學代為形容)
(邊拍手邊以數來寶的語調唸出)


笑鬧聲不斷的現場,孩子慢慢的知道眼前這個穿著史奴比粉紅上衣,表情動作堪稱有些誇張的人,就是該別上「讀書會老師」名牌的角色。

粗淺回顧書中內容

試完水溫了,是進行共讀的時候了。由於當場有兩位同學尚未看完《我、拉拉和動物們》,只好臨時調整計畫。

「好!現在老師要請大家精讀書中的某一段敘述,看完後請逐一上台,扮演拉拉或她的弟弟,說一說這兩個人物和故事裡某一種動物發生過的一件事。」

在他們翻開書之前,我先在白板上和大家一起整理內容,條列動物和事件,目的在幫助孩子統整思緒,示範一個「思考的方式與步驟」,畢竟成員的年紀都還小,也是第一次参加讀書會,需要被教導的不是「知識」,而是「方法」,掌握問題、收尋資料、條理所得並清晰輸出的方法。

看著他們細細研讀之際,有一兩位同學左右張望。我走過去,輕聲問:「你看完了嗎?」

聰慧的女孩自信的回答:「我早就看過兩次了。」

「你這麼棒呀!那要不要把待會兒要說的寫下來,免得忘記。」

「不用!我用想的就好!」

此時我對大家宣佈:「請同學在看的時候可以一邊在書上做記號,一邊做小抄,這樣可以讓自己發言時偷偷看一下,也能夠再等一下還有時間時,跟隔壁同學討論討論。」

我再轉頭問了女孩幾問題,當她覺得自己好像不是很確定時,又主動拿出書看了。

不久,台下有了小小的騷動,我知道他們O.K.了,便請大家爭取自願上台的機會。

「老師示範!老師示範!」台下起鬨著,看來他們倒蠻知道該怎麼對待我的。

我上台選了弟弟的紙板,著上一部分顏色後,就開始我的演出。換他們時,「老師可不可以拿書上台?」好吧!沒辦法,因為有同學對情節仍不熟,可是沒想到原本的個別扮演計畫,卻變調為朗讀活動。

不過,卻有機會看到大家截然不同的功力。於是,我把他們的聲調起伏重複給大家感受,無須我去評論,其實他們早知道何種比較優秀了,這就是孩子的厲害。

另外,今天還發生了一件不知如何形容的小插曲,黃老師的女兒可能因睡眠不足,脾氣又倔,竟當場和哥哥吵架,大哭擾人。

這可怎麼辦?唉!真是我的一世英名都毀在自己小孩身上!怎是一個「慘」字了得!
我趁休息時間把她帶去廁所,免不了仍是一頓責罵,然後叫她深呼吸,不哭後,再抱抱,趕快進去啦!

唉!家長就是這樣才看得見黃老師平時真實的一面,也是一樣狂罵小孩呀!
P.S. 只罵自己的小孩,因為別人的小孩永遠不會像自己的那麼……



【從他身上所掛的弟弟胸牌就可看出大家心中的角色形象】


【哇!胸前的拉拉看起來好…】


Day Two桃花源探秘 (by 黃慶惠老師)

經過一天的磨合期後,發現這群孩子比我事先預期的優秀許多,上課参與度也頗高,我可以稍加快進行的腳步,由初階的精讀帶領,慢慢步入難度較高的整合活動。

問題迷宮走走看

當我耳邊不斷傳來:「接著怎麼了?怎麼了?」霎那間我已開啟第二個活動的序幕--「問題迷宮走走看」。





【好複雜的迷宮呀!到底是男生組贏?還是女生組的積分比較多?】

這時我要孩子自行分為兩組,而你所看到的現場依舊又是那個老套:男女各一組。無妨,我補上一句:「今天你們自己分,明天換我分喲。」這樣明天就不會有人討價還價了。

話才剛說完,我早已將半開壁報紙做的「迷宮卷軸」拿出,規定他們輪流選一個入口,找到問題後只用搶答是無法取分的,必須從《晶晶的桃花源記》書中,搜尋答案的確切頁數和行數,才算成功。

這種做法其實是融合了內容回顧、再次精讀與搶答遊戲三項,一個孩子告訴我:「昨天讀書本比較好玩,因為今天太緊張了,都在玩遊戲。」原來她沒有意識到自己今天看書的質與量都更勝於昨天。

打開秘密紙條

課程步入尾聲前,我秀出兩個信封:「神秘包」與「奇特包」,請兩組各選一包,並依序打開。
「神秘包」裡有一張紙條,寫著:


請問你怎麼形容晶晶這個女孩?
為什麼這麼形容?
請共同討論後寫在紙上解釋一番。



聽完他們振振有詞的又批評又肯定後,我請另一組打開「奇特包」,裡面依然有一張紙寫著:


請你用四個成語或語詞來形容「忘了村」。
並且每個人把你的想像畫在紙上。


當下,我的引導又來了。

「請大家待會畫的時候萬萬不可『憑空想像』,只畫出自己平常拿手的棒棒樹、機器人或其他的東西。我們可以像剛才的活動一般,翻開書去『找線索』,故事裡不斷提示忘了村最常出現哪些人物和景象,我們可以把一段段的文字敘述轉變成一個個的圖像,用你的彩色筆畫在紙上。」

欣賞欣賞他們的作品,你覺得我的帶領達到何種功效呢?





【張彤心目中的忘了村】


【立德認為忘了村是黑白世界,他還悄悄的把自己的名字藏在畫裡】